环卫工翻8吨垃圾找手表:尊重与责任的考量

发布于:2025-07-15 阅读:0
近日,山西大同两名环卫工4小时翻8吨垃圾帮游客找回儿童手表,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质疑浪费人力、不体恤工人,也有人关注环卫工有无奖励、游客身份等问题。相关部门回应将对环卫工奖励,此事凸显公共服务边界与对劳动者尊重的问题。

近日,山西大同发生了一起引人关注的事件:两名环卫工徒手翻8吨垃圾帮游客找到儿童手表。这原本看似是一件暖心的好事,却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质疑。

环卫工

7月1日下午,来自深圳的卢女士一家乘坐高铁抵达大同,孩子不慎将儿童手表遗忘在装垃圾的纸袋中。出站后,卢女士向大同南站派出所求助,因手表有定位功能,查询发现手表定位仍在大同南站,她判断手表已被当作垃圾处理。次日上午,卢女士拨打12345热线向大同市城市管理局求助。随后,大同新城环境公司追踪到手表所在的垃圾挤压箱,里面有8吨压缩垃圾。公司调派两名环卫工搜寻,当天12点50分左右,两名环卫工人戴着薄手套在高温闷热的垃圾堆里开始翻找,下午4点50分左右,手表终于被找到,并当晚送还至卢女士手中。

然而,这一事件被曝光后,质疑声不断。有人认为这样的行为“浪费人力、不体恤工人”。从成本上看,按大同环卫工平均时薪18元算,两名工人4小时人力成本144元,加上垃圾转运车调度、焚烧厂场地占用等费用,总支出远超千元。而这块儿童手表全新才卖1200元,且当天大同实测气温38℃,我国《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明确规定37℃以上需缩短露天工作时间,可两名工人不仅无间断作业,连基础防护都只有一副薄手套。此外,这4小时里他们本该完成3条街道清扫任务、20多吨日常垃圾处理。

翻垃圾找手表

针对网友关心的问题,7月14日下午,人民日报记者采访了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长肖志刚等人。肖志刚介绍,城市管理局是服务单位,对12345热线转办的事情接诉即办,此次救助的卢女士就是普通游客。他坦言此次事件对工作有促进作用,会坦诚接受老百姓的批评,下一步会对环卫工人有一定奖励,且表示以后遇到市民求助的事情还是会做。

还有一个疑问是,卢女士知不知道翻这8吨垃圾要付出的代价?如果知道环卫工要冒着高温和恶臭寻找几个小时,或许她会选择放弃。另外,事后卢女士表示发红包被拒收,但不清楚红包是发给城管局工作人员还是环卫工,拒收的又是谁。城管局不能自己请客,让环卫工埋单,环卫工付出额外劳动,应该拿到相应报酬,要么卢女士付出,要么城管局支付。若环卫工自愿寻找且坚决不收红包,也应让公众知道他们的高尚品质。

公共服务

这起事件也引发了关于公共服务边界的思考。公共服务应区分“紧急救命”与“普通失物”,不能无原则满足老百姓的需求,“肯定去做”要征求劳动者的同意。有关部门可以建立失物搜寻评估机制,按物品重要性启动响应;非紧急失物搜寻由失主承担一定成本;为垃圾车加装技术设备,减少人力消耗;同时,要落实对劳动者的保障,如高温津贴、强制轮岗、防护装备等。

总之,让环卫工得到应得的报酬,让他们站在镁光灯下,让他们的劳动被看见,这才是对他们的尊重。公共服务需要在满足群众需求和保障劳动者权益之间找到平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环卫工 翻垃圾找手表 游客 公共服务 奖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