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极端高温来袭,成因与应对全解析

发布于:2025-07-14 阅读:0
2025年多地遭遇极端高温,部分地区最高温达42℃。本文剖析高温成因,如全球变暖、副热带高压异常等,还介绍热射病危害及类型,为普通人与户外工作者提供防暑建议,助您清凉度夏。

2025年,极端高温席卷多地,不少地方最高温冲到42℃,甚至有蛇在马路上被活活烫死,连向来惧怕空调的老人都主动开空调了。

极端高温

今年为何如此炎热?主要有几方面原因。全球变暖是大趋势,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形成“保温层”,使全球平均气温逐年上升。今年副热带高压提前北上且强度偏强,稳定控制多地,其控制区域盛行下沉气流,造成下沉增温效应,晴热少云天气持续,气温急剧升高。此外,城市热岛效应、干旱与降水减少、空气污染加重等也加剧了炎热程度。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建筑、道路吸收并释放热量,大城市夏季比周边乡村温度更高;某些地区降水减少,缺乏雨水冷却,地表温度难以下降;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在某些情况下能吸收热量,促进局部气温升高。

如此高温下,热射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热射病属于重度中暑,在高温环境中,身体散热系统失灵,热量散不出去,体温急剧升高,身体各器官会受到严重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热射病一般有劳力性和非劳力性两种类型。劳力性热射病常见于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的运动员、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人和农民;非劳力性热射病多发生在年老体衰者、慢性病患者和孕产妇身上。

热射病

对于户外作业的工人和农民,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开高温时段,干活间隙到阴凉处休息。若在高温环境中出现头昏、心慌、恶心等症状,可能是中暑先兆,应立即到阴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服扣子,喝含盐清凉饮料,也可涂抹清凉油、风油精或喝藿香正气水解暑。老年人、小孩、孕妇和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高温时段出门,如需出门,要做好防晒。

有人想通过吃冰激凌解暑,但要注意方式。上海有女子吃冰激凌后出现“脑结冰”症状,如前额剧痛、胃不舒服等。这是因为口腔上颚敏感,低温刺激上颚神经,引发大脑疼痛。夏季脾胃功能较弱,运动或劳作后不宜猛吃冷饮,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各地也采取了多重举措防暑降温。如山东建成工会驿站供户外劳动者休息纳凉;辽宁公园绿化部门给植被浇水降温;嘉峪关关城景区开放检票闸机、增加志愿者和摆渡车辆、加装喷淋降温装置;武汉火车站启用喷雾降温系统,湖北开放多个驿站供户外工作者避暑等。

防暑降温

普通人在高温天气要防止中暑、警惕热射病。保持室内凉爽,及时补充水分,减少高温时段外出。若出现中暑症状,及时使用解暑药品,严重时立即就医。

面对极端高温,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做好防暑措施,同时也要关注气候变化,为减缓全球变暖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极端高温 热射病 副热带高压 防暑降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