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身份证全国可查艾滋等四病,利弊几何?

发布于:2025-08-14 阅读:0
8月13日消息,疾控系统应用多病共检专病提报系统,将艾滋、乙肝、丙肝和梅毒确诊提示关联身份证信息,全国可查。此举措提升防控效率,却引发隐私、安全和伦理担忧。相关部门需从法律和技术层面应对,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权益。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刘中夫透露重大消息。疾控系统应用“多病共检专病提报系统”。从流入地和流出地强化艾滋、乙肝、丙肝和梅毒的筛查力度。该系统把这四种疾病确诊提示关联到身份证信息,实现全国可查。

多病共检

这一举措对公共卫生防控意义重大。以往,地域信息隔阂导致婚检、手术前检查、常规体检等常出现漏筛或误诊。例如,乙肝患者在A地确诊,去B地就医或婚检时,B地机构可能不知其感染情况,延误治疗还可能造成疾病传播。如今,医生通过身份证号就能快速获取患者是否确诊感染这四种传染病的信息。这提高了诊断准确性和及时性,利于医生制定科学治疗方案。在疾病防控宏观层面,系统能助疾控部门掌握传染病传播路径和范围,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遏制传播扩散。

然而,这一举措也引发诸多问题。身份证与传染病确诊数据关联,增大了个人敏感健康信息泄露风险。一旦信息被不当获取或滥用,个人会面临就业歧视、婚姻问题等困扰。技术层面,尽管系统有加密和防护措施,但网络技术发展使黑客攻击手段多样复杂。系统遭攻击,大量个人传染病信息泄露后果不堪设想。数据存储和传输也存在安全隐患。管理上,众多医疗机构和疾控部门访问使用数据,若无严格规范管理制度,难以保证信息不泄露。

隐私保护

从伦理层面看,追求公共利益时,要保障个人权益。传染病患者本就承受疾病痛苦和心理压力,隐私若泄露,会遭受社会歧视和排斥,影响身心健康和社会融入。所以,实施该举措需平衡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

为化解公众担忧,相关部门要采取措施。法律保障上,完善法律法规,明确个人传染病信息保护范围、使用权限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对违规泄露个人信息行为的处罚力度。技术防护上,升级优化信息安全技术。采用先进加密算法,对存储和传输的数据严格加密。加强网络安全监测和预警。管理制度建设上,建立严格信息访问权限管理制度。规定特定医疗和疾控工作场景下,经授权人员才能访问信息,并详细记录访问情况。加强对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保密意识和责任意识。

“身份证 + 多病共检”查询系统是把双刃剑。我们要看到它给公共卫生事业带来的机遇。也要正视其引发的问题。通过完善法律保障、先进技术手段和严格管理制度。让系统在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公民隐私与权益。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身份证 多病共检 艾滋 乙肝 丙肝 梅毒 公共卫生 隐私保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