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民办本科招生遇冷,出路何在?

发布于:2025-07-24 阅读:0
2025 年高考,多地民办本科招生遇冷,如山东 21 所民办本科提档线为本科控制线,广东湛江科技学院缺额超 6000 人。这是因学费高、就业差、专业设置不合理等。民办本科需提升教学质量、调整专业,增强竞争力。

2025 年高考普通本科录取收尾,民办本科遇冷成热点话题。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数据显示,省内 25 所民办本科高校中 21 所提档线为本科控制线 441 分,首次志愿填报大量缺额,进入征集志愿阶段。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泰山科技学院、青岛滨海学院等曾热门的民办本科,出现“压线录取”,部分专业无人问津。

民办本科

这并非山东独有,全国多地民办本科招生都遇冷。2024 年,广东省湛江科技学院报考缺额达 2000 余人,湖南多所民办本科也出现类似情况。曾经被视为“本科保底”的民办院校,为何不再受考生青睐?

首先是性价比问题。民办本科四年学费加生活费至少 20 万,但就业时并无明显优势。麦可思研究院数据显示,民办本科毕业生起薪普遍低于公办院校,山东省 2023 年应届生平均起薪 3800 - 4000 元,与高昂学费形成鲜明对比。企业招聘时也更倾向公办本科毕业生,这让家庭重新考量教育投资回报率。

教育投资

其次是专业设置。部分民办本科专业设置“随波逐流”,扎堆开设小语种、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含金量存疑。为满足生师比要求,短期内大规模招聘教师,评估后又裁员,教师流动性大,制约教学质量。课程设置也常陷入“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管理存在形式主义,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学生实训机会有限。

此外,公办高校扩招和职业本科崛起挤压了民办本科的生存空间。今年“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再增两万人,全国职业本科院校增至 87 所,专业设置更贴近市场需求,就业前景较好。相比之下,部分民办本科专业陈旧,同质化严重。

就业竞争力

面对这些问题,民办本科院校需积极应对。一方面,要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建设,更新教学设施,调整课程设置,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要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同时,还可聚焦特色专业,提升就业竞争力,合理定价,减轻家庭经济压力。

总之,民办本科院校的“黄金时代”或许已过去,在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需提升自身实力,才能赢得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民办本科 招生遇冷 教育投资 就业竞争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