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诞生8名“三亲婴儿”,技术突破与伦理争议并存
近日,英国医疗团队利用“线粒体捐赠疗法”诞生8名“三亲婴儿”,让婴儿摆脱线粒体疾病。但3人有残留突变线粒体,技术尚处早期。舆论对此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助···
2025-07-18
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一则关于英国诞生8名“三亲婴儿”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项突破性的医疗技术,为受线粒体疾病困扰的家庭带来希望,也引发了诸多伦理争议。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内的“能量工厂”,有独立于细胞核的DNA。若线粒体DNA突变,会引发严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人体内线粒体来自母亲遗传,携带线粒体缺陷的女性所产婴儿致病率高。
“线粒体捐赠疗法”需父母及捐赠健康线粒体的女性。两名女性卵子与父亲精子体外受精,在细胞核未融合前重构,剔除母亲有缺陷的线粒体,用健康线粒体置换。这样诞生的婴儿虽称“三亲婴儿”,但超99.8%线粒体来自父母,仅约0.1%来自捐赠者。
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这8名婴儿(4女4男,含2名同卵双胞胎)在过去五年内出生,目前均健康。他们的母亲是7名携带线粒体缺陷的女性,捐赠额外卵子的是3名女性。帮助开创该疗法的道格·特恩布尔爵士表示,线粒体疾病无法治愈,这项技术让这些家庭摆脱遗传烦恼。其中一名男婴的母亲也说,家庭完整了,线粒体疾病的负担已解除。
不过,研究也发现3名婴儿有残留的突变线粒体。婴儿血液中突变的线粒体DNA比例在5%至16%之间,尿液中比例更高,最高达20%。研究人员暂无法确认“逆转”现象原因,将对这些儿童监测直至五岁。有专家认为低比例不太可能致病,但也有人担心不同组织中突变DNA比例或更高,且会随年龄变化。
英国人类受精与胚胎学管理局强调,该技术仍处早期,只面向极可能将严重线粒体疾病遗传给子女的人群。舆论对此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技术帮助患线粒体缺陷的女性诞下健康孩子,反对者则认为是变相基因改造,不符合医学伦理。
英国民间机构“人类遗传学警报组织”强烈反对该技术推广,其主席大卫·金称这是“非常不必要的技术,可能把英国带向‘优生学婴儿’的未来”。但也有支持者表示,英国有一流科学技术、立法保障和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支持,能实现这一目标。
从全球范围看,不同国家对这项技术态度和政策不同。澳大利亚2022年立法允许使用,比利时、希腊等国积极推进研究,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虽认可科学价值,但因涉及可遗传基因修饰等问题,未批准临床应用。
总之,“三亲婴儿”技术是医学的重大突破,为受线粒体疾病困扰的家庭带来生育希望。但技术的长期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我们也需在技术突破与伦理底线间找到平衡,确保医学进步真正造福人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
近日,英国医疗团队利用“线粒体捐赠疗法”诞生8名“三亲婴儿”,让婴儿摆脱线粒体疾病。但3人有残留突变线粒体,技术尚处早期。舆论对此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助···
2025-07-18
近日天舟九号发射成功,中国航天再谱新章。从“嫦娥”探月到“天问”访火,从“神舟”飞天到“天宫”驻空,航天器浪漫命名连接古今,航天工程各环节融入文化元素···
2025-07-18
2025年深圳机器人实现自主换电,如优必选Walker S2,3分钟完成极速换电,无需人工干预。背后是原创双电池动力平衡等创新技术。该技术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虽···
2025-07-18
7月16 - 17日,英伟达黄仁勋出席链博会活动。他赞中国AI发展速度惊人,研究人员优秀。谈安全称要推进相关技术,还预测AI下一波是机器人。此外,他提及中国开源AI···
2025-07-17
近日,四川成都某科技公司因未落实网络安全防护要求,购票管理系统数据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犯罪。该公司未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被依法处罚。此事件引发对企业···
2025-07-17
最新资讯
英国诞生8名“三亲婴儿”,技术突破与伦理争议并存
中国航天:将中式浪漫镌刻于宇宙星河
深圳机器人学会自主换电,开启科技新时代
黄仁勋链博会畅谈中国AI发展与未来趋势
四川某科技公司未落实网络安全保护义务致数据泄露被依法处罚
中国公司抢购英伟达 H20 芯片,背后深意几何?
硅谷AI人才争夺战白热化,华人科学家成焦点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王化入职小米10周年,雷军转发感谢共忆小米岁月
月球上修路盖房、取水有望就地取材,科技助力深空探索